螺旋桨飞机(Propeller airplane):主要是二战之前的老客机,或者现在的支线飞机以及一些很小的单螺旋桨飞机,如果你去过东南亚的小岛,那么你肯定坐过。螺旋桨飞机载重比较小,比较省油,跑道需求也低,喜马拉雅山上的机场努力一下500米跑道也就够了。还有和喷气式飞机比,除了利用牛三定律靠螺旋桨扇风的反作用力,也利用了桨叶在切割空气时候根据伯努利定律获得的升力。
涡轮喷气式发动机(TurboJet):绝大多数客机使用的发动机,直观区别是看不到螺旋桨,并且能在较为稀薄的空气中飞行,比螺旋桨飞机高度高,推力大,速度也快。原理是发动机前端的扇叶带入空气,然后在引擎内进行压缩,然后把压缩空气推入燃烧室和航空煤油(能适应更极端的温度保持流体,并且露天不可燃)混合,经过类似爆炸的效果,喷出膨胀的大量气体,达到推进飞机的目的
单通道(Single-aisle)、窄体(Narrow-body )飞机:主要是A320和737。翼展30米左右,座位数200以下,最大航程5000公里左右。
双通道(Twin-aisle)、宽体(Wide-body )飞机:主要是A330/A3540和777/787。翼展60米,座位400左右,最大航程15000公里左右。
双层、巨型(JumboJet )飞机:主要是A380和747。翼展80米,座位最大可到800,最大航程15000公里左右。
双发(Twin-engine)飞机:主要是737/777/787和空客A320,现在的绝对主流,毕竟随着发动机的日益强大和高油价压力,越来越多的廉航崛起,还有环保呼吁,燃油经济性很被看重。现在的双发飞机基本都是机翼下挂,不过之前也有过类似战斗机的发动机在飞机尾部两侧后挂的设计才比较普遍,代表是波音727和对标它的DC-9,这是因为当时发动机可靠性并不好,后挂的情况在单发失效的时候会比较容易保持飞机平衡。机翼下挂会比较省油,也比较好根据需求调整飞机的长度。机翼下挂会比较省油,机尾两侧会机动性比较好。
三发飞机(Trijet):主要是DC10和改进版MD11,已经被淘汰了,毕竟三发优点是比双发安全,比四发省油,但是现在引擎效率和可靠性的提升,已经让双发足够强大了。而且尾翼上头的发动机维护起来很麻烦,万一发生意外,所有的液压和舵面都在尾翼,飞机直接失控。现在很多私人飞机还使用三发设计。
四发(four-engine)飞机:主要是747,和空客为了对标研发的A340和后来的A380,随着巨无霸客机因为燃油经济性越来越少,2020年747和A380先后宣布正式停产,四发飞机也越来越难见到。
Airbus:法国空客公司,1970年创立,先后开发了双发双通道的A300和A310,分别造了500多架和200多架。1987年对标波音737造了A320,成为现在唯一和737平分天下的短程单通道客机。A320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款使用数字线传飞行控制系统的商用飞机。A320的总订单数量(>15000架)已经超过737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飞机机型,但是目前交付的数量仍然小于737。A320主要分为两代,第一代就是使用当前版本发动机的ceo(current engine option),包括缩小版的A319,A320,加长型A321。第二代是2016年首飞使用更新发动机的neo(new engine option),这个是直接对标737Max,型号和ceo一样包括A319、A320、A321。目前A320ceo系列分别造了大概1500,5000,2000架,A320neo系列的A319neo只获得了几十架订单,更大的A320neo和A321neo则分别接到了各接近4000架的订单,但是现在加起来交付了不到2000架。A320系列的最大座位数分别是160,190,230,航程的话因为A319是发动机相同的情况缩小了机身,航程达到3700海里,A320和A321只有3200海里。新一代的neo系列更是把航程优化到了4200海里和3600海里。但是不管优化之前之后,和对标的737比,航程都要大大领先。而且A320重大事故相当少,A319ceo和Neo全系列现在都没有发生过人员伤亡。
然后是A330和A340/A350。这是空客90年代初开始研究的双通道宽体客机,座位数都达到了400,最大航程7000海里以上。其中A330是双发对标767,A340是四发对标早期747。A330总共生产了1500架,在现在双发可靠性和经济性大行其道的时代,空客又改良了A330推出了A330neo,但是好像客户不是很满意,只有300架的订单。于是空客2013年就又推出了A350,采用了最新的工艺,定位上对标777和787,目标是直接作为A340和A330的接替。现在已经有1000架的订单。当然还得提到2000年之后推出的四发巨无霸A380,刷新了747保持的所有记录,但是在现在燃油经济性和疫情的夹击下也不再制造。不过A380和A350和A320neo一样,现在也都保持着无人员死亡的记录。
如何辨认空客飞机:后起落架如果只有1对轮胎(单起落架),是A320系列,A319有三个单侧舱门,A320有4个单侧舱门,其中机翼上有两个紧挨的舱门,A321有4个平均排列的舱门。有两对起落架的是A330,底部直线型设计的墨镜前挡风玻璃是A330neo,A340是单层四发,A350有两对起落架,有着流线型墨镜前挡风玻璃,A380是双层四发。
ATR:法国意大利合资公司,1981年代成立,只有两款飞机, 小一点的叫ATR42,坐42个人,售出400架,大一点叫ATR72,坐72个人,属于ATR42后续加强版,卖出去了1000多架,东南亚和澳洲现在的支线线路还有很多ATR在飞。ATR事故率也是很高,400多架ATR42现在就摔了40架,ATR72也摔了10几架。
Boeing:美国波音公司,现在和空客二分天下,也是美国现在唯一可以造宽体机的厂商了。波音公司也是创建超级早,1916年,但是真正崭露头角是在螺旋桨飞机当代的50年代推出了四发喷气客机707,航程超过4000海里,座位超过150座,是当时的远程大飞机了,总共造了1000架,摔了170架,接近3000人死于空难,是最危险的飞机机型,但是毕竟当时是民航萌芽阶段。之后波音跳过了717,直接开发了座位数相当的中程三发飞机727,2500海里左右的航程,727的三发是后挂的,和DC-10的下挂不一样。727总共卖出了1800多架。当然后来波音世纪末收购麦道公司后,把MD-95改编成了717,不过也只卖出了100多架,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可能是数量太少的原因,717也是波音唯二的无人员伤亡的机型,另外一个是787。717大部分还在使用中,主要是美国的达美航空。757是727的取代,双发单通道中远程机,总共卖出去1000架,主要都是美国的航空公司。后来被新的737-900取代了。767和757同时代研发,双发双通道,定位是比747稍微小点的中远程机型,也卖出去了1000多架,后来被梦幻客机787取代了。747是在当时民航需求井喷发展的产物,飞机越来越大,在A380打破记录前一直是最大的四发客机,最多一次载过1000多人,不过747这样的巨型机对客源和机场要求都很大,所以一共也就卖出去1000架,现在巨无霸747要退出舞台了,还剩737,777和787在继续生产。其中737是单通道窄体短程客机,777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双发双通道中远程飞机了,基本是负责hub to hub的超热门航线的主力机型,90年代末开始投入使用,目前造了1500多架了,可以说777是747的经济取代版。而787则是新一代的客机,2010年之后才投入使用,有着最先进的发动机,所以油耗超级低,续航相当强,同时载客会比777少一点,所以787适合飞一些远程的冷门航线。787和下边要说的737一样,目前也主要有三个机型787-8,787-9,787-10,长度依次递增。787目前造了将近1000架。
详细说一下737。现在的短程窄体飞机的主力,航程3000海里左右,座位数200以下,和空客A320在这个定位上平分天下,至今卖出去了10000架,是人类历史上最畅销的民航客机。737到目前为止总共出了4代,分别是第一代(original),包括737-100和737-200,第二代(classic),包括737-300,737-400,737-500,第三代(NG=next generation),包括737-600到737-900,最新的刚研发完毕的第四代(MAX),包括737-MAX7,737-MAX8,737-MAX9。最早的737-100在1967年首飞,只造了30架,之后马上被加长版737-200取代,造了1000架,目前拉美洲地区还有在用。第一代的737最大的特点就是小直径大长度的发动机,这是当时的技术限制,涡扇的大小做不了太大,为了加推力只能加长,让高温空气充分加热。1981年波音开始研发第二代737-300,后来又研发了加长版737-400,以及737-200的接替737-500,当然之后又被737-600代替,总共造了2000架。现在欧洲的支线航空还有一些在用。世纪末的时候波音推出了第三代,737-NG包括737-700,加长版737-800和更长的737-900,分别造了1000,5000,500架,这一批737是现在市面上能看到的绝大多数的737,我国航空公司的737编队保留了大部分737-NG。737-900也是737系列中唯一没有人员伤亡的机型。2017年737Max完成了首飞,737-MAX7,737-MAX8,737-MAX9分别取代737-400,737-800,737-900,但是因为半年内连着摔了两架,而且认定是设计失误,因为飞机自动仰角纠正系统会让飞机陷入俯冲,所以被禁飞了很久的时间。目前737-MAX交付了500架,还有5000架的订单。是未来短程客机的绝对主力。
如何辨别波音飞机:和空客直线或者流线型前挡风玻璃不同,波音飞机前挡风玻璃侧面是V字形的。有一对起落架的是737。有三对起落架的是777,有2对起落架和锯齿状后引擎边缘的是787。2对起落架的还有可能是757和767。区别是787的挡风玻璃是五边形设计,757机身是偏直线,767机身偏圆润。747和A380的区别是747只有机头部分是双层的。事实上A380上层也是双通道的,但是747有限的上层还是单通道的。TR**:法国意大利合资公司,1981年代成立,只有两款飞机, 小一点的叫ATR42,坐42个人,售出400架,大一点叫ATR72,坐72个人,属于ATR42后续加强版,卖出去了1000多架,东南亚和澳洲现在的支线线路还有很多ATR在飞。ATR事故率也是很高,400多架ATR42现在就摔了40架,ATR72也摔了10几架。
DC(Douglas Commercial)/ MD(McDonnell Douglas):,美国道格拉斯公司,20世纪30年代就出道,出产的飞机是DC系列,DC-1模型机,DC-2可载13人,生产了100多架,然后开发了爆款DC-3,能载30人,可以横跨美国,但是也只生产了600架,没几年赶上二战被改成军用运输机C-47发家,做了至少10000架,DC-4之后从双发改成了四发,改的军用运输机C-54做了1000多架,DC-5因为大家纷纷退订没有量产,DC-6包括军用型C-118做了700架,这时候载客能力已经可以达到100人,DC-7只生产了300架,此时波音1950年推出了707四发喷气式飞机,所以道格拉斯马上转战新的四发喷气式客机DC-8,总共做了500架,分了前后10个左右的迭代型号,载客已经可以达到200人,后来很多都改成了货机。再后来60年代波音出了尾挂三发的727,道格拉斯为了抗衡出了双发尾挂的DC-9,但是DC-9属于小一点的短程飞机,生产了1000架,后来改良机型MD80生产了1000多架,MD90生产了100多架,MD95(后收购成波音717)生产了100多架。70年代的时候道格拉斯推出了最后的机型DC-10,这是三引擎下挂宽体中远程机,最大载客量接近400,总共生产了400多架,之后改良成MD-11,又生产了200架,大部分的DC-10和之前DC-9,DC-8一样,大量改成货运机。
道格拉斯公司在大规模生产DC-8和DC-9过程中,还投入了大量资金研发DC-10,加上越战影响,造成1967年资金链断裂,和麦克唐纳公司合并,组成了麦道。并继续生产DC-8,DC-9,DC-10,所以这就是为什么DC-8,DC-9,DC-10,也可以叫麦道DC-8,DC-9,DC-10,但是DC-8,DC-9是道格拉斯独立研发的,DC-10算是合并之后继续研发的,所以也可以认为只有DC-10才可以叫麦道DC-10,不过至于DC-9和DC-10的改良机型,就都是用MD系列了。当然后来麦道1997年被波音收购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麦道公司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危险的飞机制造商了,DC-9,DC-10和各种衍生机型,有人员死亡的重大空难加起来得上百起,相比零重大事故的A380,A340,A350,787,可以说我们都是看着空中浩劫了解麦道公司的,亲切称它为Daily Crash-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