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意识空间和人生意义

2021-06-20  (字数:1155)

最近youtube上看了一个博主讲的关于四维世界的视频,受到了一些触动和启发,其中他最大的观点大概是四维空间那里物理的基本定律不适用,所以不存在电磁力和强力弱力,形成不了原子和万物,它是一个纯意识的空间。就像我们的梦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或者结束,在不同的场景中,时间里闪回,可以成为任何人。梦境的感觉是如此真实和无我,以至于要醒来时候面对肉体和尘世反而是一种压力感。

博主认为我们是四维意识在三维世界的一段投影,我们的此生此世,此时此刻,既是四维本体体验的一部分,又是三维世界的一个活生生的人。梦境中时候,才是四维的本体,梦境反而是真实的,我们现实的尘世反而是永恒意识的一段独特的经历。有点像投胎转世,有点像模拟人生。不同的是,我们是被模拟的那个人。他还引用了几个科学家对脑部活动的研究结果,比如核磁共振对大脑区域的实验表明,我们的大脑在我们还没做出这个决定之前,就已经做出了选择。那这个选择,是不是四维本体做出的呢?我们就像是一个傀儡,一些机制让我们认为我们有自由意志而不至于崩溃,但是其实我们不过是四维玩家的一个角色罢了。

当然如果你能认为你就是四维本体的那个自主意识,只不过你现在处于三维沉浸式体验的阶段,你的三维生活结束后,你又回归不死不灭,不增不减的四维意识空间。那么就是和现在的集体潜意识的理论一样了。可能你还是能得到一些慰藉,不光对此生,也对身后事。那么我们高维的意识,为什么想要去三维的实体呢?平添了生老病死的痛苦啊。这就是我们此生的终极意义:创造和体验

其实如果你仔细想想,你的快乐,都是源自于这两个行为。去异国他乡旅游的体验,潜水的体验,初恋的体验,逛街的体验。有的人吃了一辈子苦,却也心甘情愿,他们其实从创造中获得了快乐和成就。比如辛苦研究杂交水稻的袁隆平,辛苦研究镭元素的居里夫妇,生前潦倒的印象派画家梵高。最经典的两个游戏类型:经营类游戏和角色扮演类游戏,正好对应了创造和体验。

但是如果梦境是我们连接高纬的通道,那么我们不仅要扪心自问:我们能控制梦境吗?在梦中的我们,是不是感觉和我们的现实或者自我有疏离感,那种自我也许并没有那么强的代入感。所以我们的现在的自我意识也许只是基于这个三维世界的,就是说我们认为的我们只是我们,而不是四维的本我。如果这么想的话,那真的就有点像马斯克说的我们世界是虚拟的意味了,我们作为只在三维存在的一个角色似乎失去了意义。

以上都是对我们的上层四维世界的猜测,但是如果深究下去,四维的意识世界是怎么开始的呢?谁创造的呢?四维上边有没有五维,六维?他们又是谁创造的呢。似乎还是不能解决宇宙的本源问题。也许因为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产生和消逝,物质的衰变和凋零,才发明了“存在”这个词。也许宇宙本来就是这样的,讨论诞生和存在是没有意义的。怎么感觉越说越像人择原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