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系数是年收入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指标,0为绝对平均分配,1为所有收入都集于一个人。数字越大,社会贫富差距越大。它的具体计算方法是如下:
首先红线是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具体画法是,如果间隔是10,那么画第一个点横坐标是10,纵坐标是收入最少的10%的人占领的总财富,肯定是低于百分之10的,第二个点是收入最少的20%人占领的总财富,以此类推。所以可以看出来这个曲线一定是下凹的,而且凹的越厉害,贫富差距越大,这个曲线是洛伦兹提出的,也叫洛伦兹曲线。
然后绿线是收入分配绝对平等线(斜率为1),蓝线是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线(只有x=100%,y=100%一个点),其中红线和绿线的所夹面积除以红线和蓝线的所夹面积,就是系统的基尼系数。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4以下都是不错的,0.4-0.5是可以接受的,超过0.5是比较高的。
欧盟国家的基尼系数一般都在0.3左右,美国在0.4以上,香港在0.5以上,南非多年稳居倒数第一,超过0.6。这里要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基尼系数是有一个税前和税后的区别的,相差很大。税收这个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在各个国家,都是用来调节贫富差距的必要手段。高收入人群的重税可以被用来投入公共建设和社会福利,提供低收入人群的幸福指数。一般发达国家税前的基尼系数都在0.5以上,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是如此。但是高税收高福利的经济政策决定了欧洲国家的基尼系数比美国是低很多的。奥巴马也试图搞过medicare,但是资本家是真的不买账啊,哈哈。还有一点是发展中国家的基尼系数普遍是高于发达国家的,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一般都是低税收低福利制度,而且有一部人是先富起来的嘛。
还有一个叫财富基尼系数,是用个人总财富取代年收入作为指标的,一般都在0.6-0.8左右。美国,丹麦,瑞士这样的高发达国家甚至超过0.8,在美国,前10%的富人大约占有80%的社会总财富,而前1%的富人占有40%的财富,前0.1%的富人占有20%的财富,前0.01%仍然占有10%的财富。
我国的基尼系数一直是个谜,据官方统计局十年前的数据和北大研究大概在0.48左右,西南财经大学的调查说是0.6,反共电台说已经超过0.7,世界银行的数据居然在0.385。真的是很迷,但是怎么看,在发展中国家中也是偏高的。这我们对明星一集综艺一百万的片酬和二三线城市月收入四五千的感觉也是比较一致的。确实在没有言论自由和信息公开的前提下,任何数据都没有一点说服力。毕竟我们有没有没有没有全票通过的众志成城,有十里山路不换肩的坚韧不拔,有通商宽衣的大国风范。
好了,少一点愤青,推荐下秦晖先生关于土地兼并和社会基尼系数的演讲,真的是受益良多,有兴趣的可以去听一下。对于近代的土地问题和社会问题都做了很细致的剖析。之前上班时候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听秦晖先生的讲座,每天听着“是吧是吧是吧”真的有点洗脑。我是通过一席知道秦晖先生的,一席上很多教授和艺术家都是非常有深度和有趣的灵魂,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