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有些烦心和虚无,尤其是从在路上的忙碌充实,挪到了躺平在家里柔软的大床,辗转反侧,忽然诗经的文字就蹦到了脑海里: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感觉一下子,就有那个心境了。小时候晨读课上朗朗上口时候,端着书本,倚着课桌,看着插图,可能只觉得,古人怎么都这么矫情,还有怎么一会摘野菜,一会又谈爱情。
转眼二十年,经过了两个生死两茫茫,世事沧桑,不光是年龄大了,生死,爱情,家庭,工作,似乎都从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变成了曲中人的回忆。正如我前两年忽然爱上了苏轼面对江月绝壁,长吁感叹: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最后两句真的是每每读到,感觉那个high上头的感觉马上就来了。仿佛看到了东坡居士倚着绝壁对着江河尿尿,又看到了梵高在月黑风高的麦田里嗑药。
然后我忽然发现,原来这首赤壁赋,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念奴娇,竟然是同一年作品,都是苏轼45岁,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两年后,看来古人发起短视频来,也是希望精致阳光,岁月静好啊。手动微笑。
扯得有点远,回到诗经这里,我记得当时高中时候,教我们语文的是一个不得志的老教授,他总是教育我们,文章最重要的是意境。现在发现,真的太对了,就像好的雕塑能给你一种动起来的感觉,好的意境也会有一种微风拂过的画面感。
没有高深的辞藻,就短短十几个字,在床上躁动的心就出现了。那种焦虑,无奈,随后直接转到自然的美景,一下子柳暗花明的感觉,然后我从小每每读到这,都有一种西施乘着小船,在一片荷塘里头浣溪沙的感觉。也许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吧。
然后忽然发现,求之不得和求之,不得。一个小小的停顿,居然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很有趣:
你想跟我跳舞吗?求之不得。
你想跟她跳舞吗?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