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拿来主义和以讹传讹

2021-11-02  (字数:1479)

最近真的被太多的人拿来主义搞的无奈了:

明明去一个国家不需要做新冠检测,某朋友拿着公众号文章说,人家说需要提前三天做检测;

明明某画展是11月1号开始,某朋友拿着公众号文章说,人家说11月5号才开始;

明明国境还没有开的时候,某朋友拿着公众号文章说,人家说边境已经开放了。

当然大部分情况公众号还是对的多的,是看客们自己理解失误了,但是以上几个公众号文章要不然就是信息过时,要不然就是解释不清,要不然就是故意误导或者作者自己都没搞明白。我们虽然不能苛刻的要求公众号不能百密一疏,但是有时候很简单的资讯,完全可以自己查一下。

比如一个画展的日期,比如一个出入境政策,如果这是一个一切都要去图书馆查资料的年代就算了,这些咨询在谷歌上输入两个关键的形容词,半分钟内就可以找到答案。你甚至都不用准确知道具体的画展名字或者政府机构名字。各种机构、活动的官网,往往信息更加的准确、简明、及时。然而大部分人都是习惯读读公众号的新闻,增加一点谈资,顺便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

同样的情况还有你pass资讯给自己朋友时候:

“哇,亚航促销啦,去泰国特别便宜”;“是吗?发个链接过来啊”;拜托,你只需要打开谷歌,输入亚航,不比我打开谷歌,输入亚航,拷贝网址,再发个你省事吗。

“这个rye pier真的好美啊!”;“是吗?在哪在哪,发个地址。”;拜托,我名字都发给你了,你打开谷歌地图,输入rye pier,别说地址,连哪天几点开门都一目了然。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有的人就是自己半分钟动动手指都不要的,偏要别人花1分钟去帮你。基本上相当于信息上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的人比公众号党的拿来主义中毒更深。

当然我不是只是批评这些人的懒惰或者盲从,如果这样就流于表面了。因为当你深度以来一个第三方的信息来源时候,那你就被信息控制了,不能够客观的看事情。更何况一个公众号,门槛极低,谁都可以注册,一个大一点的公众号,底下众多小编,小编前赴后继,你读到的文章很有可能是某个实习小编,读了另外一个第三方网站的文章,自己花半个小时改了改发给你的。可靠度又有多少呢?甚至报纸、杂志、电视,都很容易被引导:

比如之前康熙上每次看的津津有味的潘若迪和保姆泡澡事件,潘若迪责备沈玉琳说:假的,不要再说了。沈玉琳说:报纸、杂志都写成那样了,还能是假的?潘若迪说:那就是你跟报社说的,报纸、杂志才写的,你现在又拿报纸出来说。

这里就很有趣了,玉林哥先是披露给了报社这个消息,然后又把报纸当做reference,实现了一个完美的漏洞循环。这个例子只是来说明一下第三方的资讯是可以多么不可靠。那有人肯定就说了,谷歌来的就一定可靠吗?当然也不一定,但是多一层的信息传递媒介,肯定是多一些不确定因素在里头的。我们可以看公众号的推送,但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当你需要他作为你的行动来源时候,一定要查看一些更可靠的来源,比如出发前订票前看一下活动或者政府的官网。

这一点上,谷歌和百度孰优孰劣就一目了然,谷歌总是尽可能把你引导到官网,而百度总是尽可能让你还在百度里的时候就知道了,或者让你在百度贴吧里看看别的水友的观点。

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公众号的文章,就好比别人把馒头嚼烂了,喂给你,虽然省事,但是都是陈词滥调,你不会有自己新的什么观点和感受,传播这些文章,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像内卷,翻来覆去就是互相抄的那一些热门的话题,很难对你产生一些什么新的价值。

当然博采众长肯定是好的,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一定要自己去体验和感受。毕竟缘起缘灭,人生来就是来体验的。最后希望我这个观点不会沦为小众的清流派,希望都能流言止于智者,希望少些众口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