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黑镜1-1,也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英国首相啪啪母猪的那段。和大家一样,其实一开始带着先入为主的对政客的偏见,觉得应该是个大快人心的结局。结果越看到最后,越心酸,尤其是所有的看客都从凑热闹的唏嘘变成了噤若寒蝉,首相一边活塞一边痛哭。还有最后妻子跟她的貌合神离,嫌弃的样子,最后竟然让人开始难过,并且开始反思。不得不说,黑镜的编剧是牛,很会用噱头吸引你点进来,然后再一点一点抽丝剥茧推进剧情,最后给你一巴掌。
古今中外,历来对民众都有很多贬义的称呼,愚众,暴民。君王讲究的是牧民,驭民之术,可见统治者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海不会自发的平静,而是会时而的波涛汹涌。所以这点来说,似乎不管是一直认为人生来带有原罪的基督教世界观,还是从小朗诵“人之初,性本善”的我们,身体都是诚实的,知道若不教化,规矩,那么群众是不会自发的建造一个世外桃源的。像老子那样的夜不闭户的小国寡民可能还有希望,但是在战乱纷纷扰扰的尘世,人们难免不为自身安危而工于心计。
就算在和平的年代,普罗大众的嫉妒心,和对自己行为缺乏责任心,也会让民意变的非常不可靠。比如前阵子川普和希拉里竞选,一个经常发仇视言论的投机倒把商人,和一个职业的理性政客,一般人都觉得川普是来搞笑的。可是大众一边吐槽,一边想说,希拉里这么虚假,我投川普一票玩玩,结果姐这样川普当选了。还有之前沸沸扬扬的英国脱欧,所有人都知道英国在欧盟里,各种关税优惠和广大市场,但是就是有一部人说那我也不喜欢和难民生活在一起,被欧猪五国拖累,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投了一票,结果bang!脱欧成功。
在影片最后,民众满足了猎奇心理;皇室寻回了珍爱的公主;政府的公职人员各自相安无事;公主在事件以后仍然以完美人设站在台前,受尽簇拥与瞩目,活得照例风生水起;甚至那位行为艺术家,其作为还被冠以“二十一世纪的第一部伟大艺术品”的名号。而整个事件最纯粹的受害者,那个首相:在民意的裹挟下牺牲了自己的尊严,换回了各方的利益。
这个就叫做多数人的暴力。我们知道现在都推崇自由民主的价值观,民主不一定选出最好的结果,但是一般不会选出最坏的结果。这是建立在大多数人都是自私的,会保护自己的利益。当然如果一个决定是维护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损害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那么他是不是可取的,正义的呢?比如全世界投票平分比尔盖茨财产,估计百分之99的人会赞成票;比如一千个色狼和你一起投票共享你女朋友,那是不是可以上你女朋友了?所以这就要有一个底线,就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做的事情,也不能侵犯到每个人的最基本权利。这就包括基本的生命权,自由权,和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多数人的暴力最有名的案例莫过于苏格拉底之死了。作为文明的曙光,古希腊一直是一个奇葩的存在,在那样一个城邦制的封建社会里,居然诞生了一个如此民主的联邦。以至于走了十几个世纪弯路后,人们终于文艺复兴了当时的科学。可以说,如果没有存在过古希腊,很难想象会不会有现在的科学。相反如果人类少走了这十几个世纪的弯路,现在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是星际文明了。苏格拉底当时被指控不信希腊诸神而迷信哲学,本来是他自己的信仰自由的,可是民众当时对异教仇视,和当时民主制度在崩坏急于立威,投票处死了他。
当然会有人说,那么处死犯人,国家机器去杀人,这难道不是多数人的暴力了吗?答案是确实是的。但是显然这是现代社会必须的妥协,因为现在大家还没到那个理想社会,暴力犯罪是时常的,那么对罪犯的处罚,也是组织更多犯罪的很好地方法。而且罪犯之所以受到处罚,是他已经对其他人造成了侵害,那么作为惩罚他的权力我们也要剥夺一些。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舍身取义,自愿牺牲。这种情况是很伟大的,所谓人性的光辉,莫过于此。左宝贵明知敌人强大依然拼死奋战,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福岛勇士为了防止核扩散自愿去修复核反应堆。人之所以为人,不是因为有兽欲,而是知道克制。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克制自己的兽欲,克制自己的占有欲,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最后我们用“马背上的戈黛娃夫人”结尾吧,很喜欢的一幅油画,不要被这有点性感的巴洛克风迷惑,去了解一下背后的故事,你会肃然起敬,甚至红了眼眶。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