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集嫉妒男屠杀女朋友的事件,深深触发了对原生家庭的思考。
这个事件的男主角生在单亲家庭,妈妈结了很多次婚,在女朋友幸运被央视选中,异地恋多年后,对散发着光芒的女朋友渐行渐远,怀疑女朋友出轨,经常吵架,正好母亲那会又要再婚,让他搬出去,内外打击之下,他酒后想不开,深夜捅了女朋友数刀致死。我在想,也许那时候母亲不是正好要再婚,也许不是从小母亲频繁换男友,让她对女生的忠贞产生不信任感,可能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虽然话说回来,任何外因的影响,都不能成为脱困的借口,归根结底还是内因驱动的,是一时的邪念,自负,剥夺别人的生命,是不存在任何借口的。
其实社会对单亲家庭还是有很多成见的。爸妈在知道我的初恋女友是重组家庭后,就表示过明确反对。当然对于我自己的原生家庭的反思,我下边再仔细说说。当时我真是年轻气盛啊,一句“我只是通知你们,不是征求你们的意见”,让我爸爸记了十几年。真的很怀念那种青春的气息啊。我的初恋女友是一个超级逗的东北妹子,就是特别会照顾到每一个人情绪,有时候即使当面很难看了,也不会说。
这就让我想起了脱口秀大会的时候,周老板也在讲自己的原生家庭。从小父母离婚,跟着姑姑长大。其实我觉得对于这些原生家庭不是很幸福的人来说,大体上成长是比较极端的,我说的极端不是坏的意思,而是天平的两端,会是像周老板,或者我初恋女友那样,成长成一个逗逼,大大咧咧,很会替他人着想;但是也可能会自暴自弃,从小就混在道上。我们小学、初中的出来混的,大部分也都是不幸的原生家庭。所以说破裂的原生家庭不一定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但是从小自暴自弃的确实一般有一个外因。
当然,我也发现一些不完整的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比如她在我之前,上大学之前,可能已经谈过2-3个男朋友了,而且基本上到了一个地方之后,就很容易再交上一个男朋友。我觉得(主观臆测)可能跟她缺少一些父爱,对感情的依赖比较深,对男性的关怀比较渴望。还有就是她对于伤害过她的人,会非常的绝情,就是那种对人民和对敌人的完全不同的态度,可能也是因为内心比较敏感把。所以我们大学分手后,就是杳无音信了。
而从小原生家庭很优渥的女朋友,往往都有着天真、各种兴趣爱好,很小鸟依人或者说有点粘人的样子。有一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浪漫。如果初恋是大红玫瑰,是朱砂痣,那这样的女孩子,就像是洁白芳香的茉莉,或者百合,是无处不在的白月光。她会说今天我想去看朴树演唱会,明天我想看那个电影,晚上来帮我拼乐高。其实长相厮守,我倒觉得很受用,这可能才是举案齐眉的样子。不像独立型的女性,习惯于自己完成一切事情,怕麻烦别人,反而会疏远。然而,我感情的最大悲剧,就是大部分时间都在异地恋,纵使我喜欢粘人,触摸不到的温度终归还是让人抓狂和烦躁。这也许是当代的最大困扰了吧。在车也慢,书信更慢的那时候,大家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然后我再谈一下我的原生家庭。其实小时候,我爸妈时常在崩溃的边缘。基本上每天一小打,几天一大打,打起来砸东西,掐脖子什么的,我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停止的了。可能它从来没有停止,只是从每天一次,每月一次,变成了每年一次。就像有人说的,夫妻每天都有很多次掐死对方的冲动。不过四十不惑,可能不惑的同时也不争了吧。当然我不是我父母,确实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其实我感觉父母平常好像交流其实挺少的,大部分时间妈妈在看书,爸爸在看电视。妈妈在家监督我,爸爸出去饭局。
在我看来,夫妻之间应该有相似的爱好,相似的笑点,相似的工作,相似的朋友。但是有时候我爸妈确实相差还蛮大的。比如我爸,比我还能宅。我们去印度玩,天天躺在酒店不想出门。。。但是我妈对海边啊,西藏那种自然美景啊,充满了向往。我爸是节俭的代表,我妈就希望生活可以舒适一点。小时候是我妈天天打我,我爸总给零花钱,长大了是我爸天天打我,我妈劝着。有时候感觉其实真的我根本不了解我爸妈,有时候还是挺想像正常的交流的,但是中国式父母,聊不过三句,父母的架子就端起来:不要乱跑,外面危险;不要乱花钱,要居安思危;不要天天玩游戏,要好好学习(虽然我已经30了)。
其实说实话,父母小时候虽然经常互相掐架,但是却很少迁怒于我。而且我对小时候的印象很模糊了,要说父母小时候掐架对我的影响,我觉得可能也基本没什么了。和之前我说的原生家庭会产生两个极端一样,我认为父母不和的结果,可能也是两个极端,因为我就变成比较文弱,有点畏手畏脚,从小是女生的好男闺蜜。以至于在很小大家还没性启蒙的时候,就有人问我是不是gay,我超级反感。另一个极端,可能就是比较冲动,经常想跟人打架,比较野路子的,就是我的唯一男发小。前阵子也是刚刚结婚。
我们俩长大了是完全诠释了后天的可塑性。发小变成了非常有礼貌,每天努力学习的男闺蜜。我变成了上天入地,每天染头发玩车的黄赌毒少年。我们俩可能互相把对方吓了一跳。哈哈哈。手动微笑。其实我一直觉得我身上有那些杀人学霸的特质。只不过我可能还是有一些底线的,所以没有走上什么不归路。像是什么被劈腿啊,被背叛啊,其实我觉得有时候学会放弃一部分自私很重要。
人的一切愤怒、嫉妒、怨恨、战争都是由于自私。凭什么你有,我没有。我要夺过来,我要摧毁你。我喜欢你,就想独占你。如此云云。但是只要你放弃了一些自私,你有那是你的,我没有我自己再想办法。我喜欢你,看到你快乐我也很开心。当然千万不要信“我爱你,与你无关”这种鬼话,没有人是不自私的,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控制自己不得,这才是人性吧。不然没有任何妥协,社会不可能存在。就像法律是国家的暴力,税收是国家的掠夺这样。实在控制不了的话。。。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因为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的。。
有点跑偏了,其实我的核心思想是,还是要兼听则明,不光是读书,多看看不同的观点,多去去不同的地方,接触不一样的人,发现世界,人们的闪光点。这样你才能不那么自私的,活着。而我长大后之所以这么叛逆,变化这么大,也是和我的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
比如我们家看似很民主,其实最后一锤定音的永远是我爸,就是有一个象征性的征求意见环节。对我的成绩活着表现看似很容忍,其实很在意,稍微有点退步或者不如意,就会一直给你念经,无时不刻不在提醒你;我觉得这个对我也有很大影响,比如我下决定做的事情,基本上听不到不同意见,只会听顺着自己的意见。有时候看似没有很在意,但是心里却是小本本记下了。当然我也在努力改。
还有很多小地方,比如我爸爸很爱迟到,我就完美继承了他的这一点。工作、约会、各种,前两天我和好哥们通电话,他是这么跟他孩子说的:不说了,赶快让你朱叔叔出门吧,他经常误飞机。
所以,我觉得,原生家庭的影响,其实是鞭辟入里,细致入微的,在方方面面的,但是,要说什么犯罪啊,不成器啊,渣男渣女啊,肯定不能说是主要的原因,因为人还是自己做过的事情的集合,每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都是有自己自由意志的,再差的绝境,一般都有走出的方法。而且我相信,如果你想改变,还是有机会的,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