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的家乡古代叫什么吗?

2021-09-18  (字数:4564)

这篇blog主要整理一下现在的行政规划下的省市,在古代都称什么,因为现在行政规划主要是元明清之后才基本成型的,所以更古老的时候,界限就没有那么严明了。下边列举一下不同的大一统时代行政规划。

目前的行政规划

唐朝的行政规划

宋朝的行政规划

明朝的行政规划

1.华中(河南+两湖)

河南

河南是华夏发源地,地理中心,中原大地。大禹治水成功后划天下为九州,称中原地区为豫州。这也是简称豫的来源。豫州的名字一直延续到晋朝,隋朝时候改为河南郡,之后名字一直延续到现在。

河南中最有名的当属洛阳(十三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洛阳比较厉害,名称几千年没有变过,因为在洛河北岸,称洛阳。开封因为流经汴河而古称汴梁,汴京,南宋时候改为开封府。

湖北

湖北因为在洞庭湖北而得名,简称鄂,因为古代在鄂国境内。大禹分九州时候就有了荆州,因为在荆山旁边。荆州包括现在的湖北和湖南。因为是楚国故地,所以也称荆楚。唐朝时候属于山南东道,山南道因为在华山南得名,宋朝时候属于荆湖北路,明朝时候建立了湖广省,囊括现在的湖南湖北,清朝时候湖广省一分为二,有了现在的湖北

湖北最有名的就是武汉三镇,还有襄阳、荆州。武昌古称江夏,隋朝时候分为了江夏和汉阳,明代中后期,汉口崛起。襄阳也是一个几千年没变过名字的城市。荆州古称江陵,晋朝时荆州刺史治江陵,江陵城作为荆州的州城由此有了“荆州城”之别称。

湖南

湖南因为在洞庭湖南而得名,简称湘,因为湘江在境内。大禹分九州时候就有了荆州,因为在荆山旁边。荆州包括现在的湖北和湖南。因为是楚国故地,所以也称荆楚。唐朝时候属于江南西道,江南道因为在长江南得名,宋朝时候属于荆湖南路,明朝时候建立了湖广省,囊括现在的湖南湖北,清朝时候湖广省一分为二,有了现在的湖南

湖南省会长沙市也是历史悠久。秦朝时候就有长沙郡了,隋朝时候建立了潭州,囊括了长沙县,明代潭州改名为长沙府,和现在的长沙市区域相当了。

2.华东(山东+江南五省)

山东

山东本意是太行山以东,所以古代比现在大一点,包括了河北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春秋时期,北部主要是齐国(首都淄博),南部是鲁国(首都曲阜),所以也叫齐鲁大地。现在简称鲁就从这里来。山东在大禹九州时候大概囊括了兖州(山东西部)和青州(山东东部),明朝时候设立了山东省,和现在的山东区域差不多。

安徽

安徽是安庆府(今安庆市)和徽州府(今黄山市徽州区)的合称。安徽简称皖,因为境内有皖山、皖水。安徽在汉朝时候包括了九江郡庐江郡。唐朝时候主要在淮南道(西部),宋朝时候改称淮南西路,明朝时候,因为定都南京,江苏和安徽成为直隶,迁都北京之后称为南直隶,清朝改为江南省,清中期,拆分出安徽

安徽的省会合肥,从秦汉开始就存在合肥县,不过现在的合肥市的规模是隋朝时候确立的,称为庐州,因为周朝时候庐国在此,一直到晚清,庐州名字渐渐被合肥取代。

江苏

江苏是江宁府(今南京市)和苏州府(今苏州市)两府首字之合称。大禹分九州时候,江苏占了徐州(北部)和扬州(南部)。唐朝时候,江苏从北到南地跨河南道(东南)、淮南道(东)、江南道(东北),宋朝时候,江苏主要在淮南东路两浙路(北),明朝时候,因为定都南京,江苏和安徽成为直隶,迁都北京之后称为南直隶,清朝改为江南省,清中期,拆分出江苏

江苏有名的城市很多,南京、苏州、扬州、徐州。南京在东吴时候发展起来,称建业,东晋时候定都南京,称建康,之后荒废,唐朝时候建立了新城,称江宁,五代十国时候称金陵,北宋改回江宁,南宋又改回建康,为名义上首都(实际是杭州),明朝时候定都南京,重建新城,称为应天府,迁都北京之后,应天府为南京陪都,清朝时候又改回江宁,但是民间还是称之为南京,民国成立时候,改名南京,定都于此。

苏州古称吴,宋元时期称平江府,明清改为苏州。扬州市和古扬州并不同,扬州三国时期称广陵,隋朝改为江都,唐朝改为扬州。徐州在三国以前叫彭城,后来曹魏改为徐州。

江西

江西是因为唐朝时候归属江南西道而得名,即江南道的西部,江南道因为长江以南得名。江西简称赣,因为赣江在境内。江西古时候是吴国所在地。汉朝时候称为豫章郡,晋朝时候改为江州,唐朝为江南西道,元朝时候设置了江西省至今。

江西省会南昌,在汉朝时候已经得名,并且就作为豫章郡的郡治,隋唐时候改称洪州,明朝时候又改名为南昌。

浙江

浙江就是钱塘江的古称,浙江古时候是越国所在地。因此也有文献会称浙江简称为“越”。唐朝时候,分江南东道为浙江东道、浙江西道以及福建道,宋朝时候称两浙路,元朝之后有了浙江省。

浙江省的有名城市有杭州宁波。杭州在秦朝时候称余杭,隋朝时候改称杭州,南宋时候建都杭州,改称临安府,元朝之后又改回杭州至今。宁波唐朝称明州,明朝改为宁波,取海定则波宁之义。

福建

福建得名于福州和建州的并称,福建简称闽,因为汉朝以前都属于闽越国,魏晋时候改称建安郡,唐朝中期分江南东道为浙江东道、浙江西道以及福建道,宋朝时候称为福建路,沿用至今。

3.华北(河北+山西+内蒙)

河北

河北省自古是中原王朝的北方门户,再往北就到了山区和草原了。大禹分九州时候称为冀州,也是现在简称冀的由来。战国时期,北部是燕国(都城北京),南部是赵国(都城邯郸),所以河北也称燕赵之地。唐朝之后改为河北道,元朝开始因为一直定都北京,所以河北是中央直属,在元朝叫中书省,在明朝叫北直隶,在清朝叫直隶,民国政府1928年北伐统一后因为当时首都南京,所以恢复河北省名称。

河北著名的城市有石家庄、保定、邯郸。石家庄隋朝以前称常山,常山赵子龙的常山,隋朝以后主要称正定,石家庄是新中国之后改的。保定从清代开始就是河北省会,北宋之前称清苑县,因为是赵匡胤老家,上位之后改成保州。邯郸和洛阳一样,三千年没改过名字。

山西

山西是指太行山以西,但是这是明朝时候设立山西省而得名的。唐宋时候,因为它的西边界正好是黄河,所以一般称为河东,而更早的称呼并州是从汉代时候就有的。山西因为周朝时候是晋国封地,所以简称

山西的大同、太原也是历史名城。大同秦朝时候叫平城,隋唐时候叫云州,辽金之后因为在大同川旁边改叫大同。太原从春秋时期就是晋国首都,称晋阳,在北宋时候,赵光义新建新城,称为太原。

内蒙古

内蒙古自古一直是少数民族的领地,周朝称犬戎,秦汉称匈奴,隋唐称突厥,一直到两宋时期辽金才完整控制了内蒙古,明朝时期内蒙古归属于奴儿干都司,仍然是只有军事驻扎的边疆。清朝时候才出现了内外蒙古的区分,称内蒙古。在民国时期,内蒙古被拆分为了东部的热河,中间的察哈尔,还有西部的绥远

4.华南(两广+海南)

广东

秦朝以前,广东是岭南百越人聚居之地,称为“百越之地”。秦朝时候设立了南海郡,秦朝灭亡后独立为南粤国(南越国),也是简称粤的来历。之后汉武帝灭了南越国,复立南海郡。三国之后改称广州,唐朝时候属于岭南道(因为在五岭之南得名),宋朝时候称广南东路,明朝改为广东省至今。

广东的省会广州,秦朝时候修建番禺城,晋朝之后,就改叫广州至今。

广西

秦朝时候设立桂林郡,也是简称桂的来历,秦朝灭亡之后独立属于南越国,唐朝时候属于岭南道,宋朝时候称广南西路,明朝改为广西省至今。

海南

海南汉朝时候就设立了珠崖郡,唐朝时候设立琼州,宋朝时候属于广南西路,明清时候又恢复琼州,新中国之后改为海南省

5.西北(陕甘宁+青海+新疆)

陕西

陕西因为在陕原以西得名,自古就一直是首都所在地。周朝时候周王室便占据此地,成为镐京。秦朝时候也是首都所在地,秦汉以来一直是京畿地区,直到北宋时候定都汴京,改为陕西路。

西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京的城市,拥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以及1,077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包括周、西汉、隋、唐等在内的多个繁荣朝代在此建都。周朝时候称镐京,秦朝时候叫咸阳,汉以后称长安,隋朝新建大兴城,唐朝改大兴城回长安城,明朝时候改为西安府。

甘肃

甘肃在春秋时代东南部属于秦国,西部属于西戎。汉朝时候甘肃称凉州,唐朝时候主要属于陇右道,共辖22州,其中在河西走廊最大的是甘州(现在张掖)和肃州(现在酒泉),到西夏时候并称为甘肃,元朝时候设立甘肃省,明朝时候并入陕西省,清朝时候又分出甘肃省

甘肃的西域四大重镇从西向东为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分别是凉州、甘州、肃州、瓜州,兰州在隋朝以前叫金城,之后改为兰州。

宁夏

宁夏在西夏时候被完整囊括在疆域内,元朝灭西夏之后,设立宁夏省,取“夏地安宁”意得省名。明朝时候甘肃宁夏都划归陕西省,清朝甘肃和宁夏地区属于甘肃省,民国时候宁夏从甘肃分裂出来。

青海

青海汉朝时期是各种少数民族聚集地,两晋时期被吐谷浑统治,唐朝吐蕃灭了吐谷浑统治,一直到清朝中期,青海地区由西宁办事大臣直辖管理,民国时期青海正式建省,因为内有青海湖而得名。

虽然青海大部纳入实际管辖主要是清朝时候的事情,但是西宁在汉朝时候就已经有实际管辖,称为西平,宋朝时候改为西宁至今。

新疆

新疆旧称西域,唐朝时候建立过安西都护府,清朝时候击败了准噶尔,哈密、吐鲁番归顺,之后被沙俄占领,左宗棠光复,并且因为重新获得的疆土,称为新疆

6.西南(云贵川藏)

云南

战国时期,楚国大将庄𫏋进入滇池地区,建立滇国。这也是简称滇的由来。秦朝时候属于益州郡。隋唐时候属于南邵国,宋朝时候属于大理国,明朝设立云南承宣布政使司,清朝之后为云南省。

贵州

贵州之前一直分属云南,贵州简称黔,是因为楚国曾在此设立过黔中郡,之后一直称黔州。宋朝时期,黔州隶属于夔州路。明朝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司,清朝改为贵州省

四川

秦朝以前,四川一直是巴国、蜀国领地,所以也称巴蜀,唐朝时候设立西川、东川,宋朝时候分川峡路为益州路、利州路、梓州路、夔州路,简称“川峡四路”,总称“四川路”,“四川”之名由此产生。明朝设置四川省至今。

成都也是一个近三千年没有改名字的城市。

西藏

西藏也称吐蕃,英文Tibet可以看出是音译,清朝时候称为卫、藏地区。此后因藏文“卫藏”中的“卫”字与满文中的“西方”(wargi)一词读音相近,且卫藏又处在中国西南方向,因此“卫藏”一词先在满文中译为“Wargi Dzang”,即“西边的藏”,再从满文译成汉文的“西藏”一词。

7.东北(黑吉辽)

黑龙江

黑龙江得名从境内的黑龙江而来。黑龙江隋唐时期被靺鞨统治,居住在黑龙江流域的为“黑水靺鞨。唐朝时候建立了渤海国。后被辽金统治,明朝时候归属奴儿干都司,清朝时候建立了黑龙江将军.

吉林

吉林唐朝时候属于渤海国,后被辽金统治,明朝时候归属奴儿干都司,清于1673年在吉林市建城,名“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着松花江”);后置吉林省,为吉林将军驻地。清朝的吉林地区包括了现在的乌龙江东部,一直向北到乌苏里江。

辽宁

辽宁在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又在此地建立了辽东、辽西、右北平郡。西汉时隶属于幽州。元朝时候设立辽阳行省,明朝设立辽东都司,清朝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民国时候由于觉得奉天有奉天承运的意思,改为辽宁省,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

沈阳在辽代时候建城,称为沈洲,元朝中期,在沈州和辽阳管辖区域内组建沈阳路,清朝时候改名为盛京,清末改奉天,民国恢复为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