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千年来的人口变化

2021-07-12  (字数:3429)

今天听了葛剑雄教授的中国人口史,想到之前袁老师说到的明末清初人口大爆发和之前我们的一亿人口上限锁定,决定来研究一下中国三千年来的人口变化。主要依据还是Wiki百科新浪上的一篇研究,因为Wiki也大量引用了葛剑雄教授的研究成果,所以应该还是比较准确的(事实上也没有过多的资料)。

商朝(700—800万人)

商朝末年大约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商朝的户籍制度和史料的缺失极为严重,只能粗略估算。商朝统治区域包括核心统治区域,包括河南河北这一块;还有就是周围的名义统治区域,所谓的名义统治区域就是臣服于商的小国。商初天下有小国3000余个,五六百年的合并和吞并,到商末时,可能余国在五百左右。按照当时一国人口平均8000,小国合计人口大约在400万左右。再加上中原核心区域,应该人口在三百万至四百万左右,所以商朝的总人口应该在700—800万人上下。当时世界人口大约有5000万。

周朝(2500-3000万人)

西周时期由于疆域和生产力的原因应该和商朝人口差不多,周朝人口的井喷应该是在战国初期,公元前400年左右,铁器大量投入使用。从战国开始中国的史书和其中的人口统计也都比较详实,在战国中期,周朝人口应该达到了高峰:齐楚魏人口都超过四百万,秦赵人口超过两百万,韩国吞并郑国之后,人口也超过两百万,燕国人口也介于一百万到两百万间,周王室京畿地区人口超过百万,宋国人口约一百余万,越国人口不足百万,再加上巴、蜀、鲁、中山等其它小国,天下人口,应该在2500—3000万上下。当时世界人口大约有1.6亿-1.9亿。当时的波斯帝国人口大约有1800万,印度孔雀王朝的人口大约有2650万人。

秦(3500-4500万人)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之后,人口达到巅峰状态的3500-4500万人,当时世界人口1.9亿。

西汉(1500-6000万人)

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造成了人口锐减。西汉创立初期只剩1500万人口。文景之治,休养生息后,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29年)峰值人口达到了3600万。在汉平帝时期的公元元年,汉朝人口达到了峰值1200万户,6000万人。此时世界人口大约为2.7亿。

东汉(2100-5600万人)

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公元57年,经过了王莽改制失败,赤眉绿林起义和常年战乱,人口最低下降到400万户,2100万人。到公元105年,人口恢复到900万户,5300万人;公元157年,人口恢复超过1000万户,5600万人。当时世界人口大约2.2亿,罗马帝国人口大约6000万人。

三国(1500万人)

东汉末年,先是天灾连连,瘟疫频发,而后又是黄巾之乱,黄河流域屡遭战争,十室九空,人口或外迁避难或死亡。到蜀汉灭亡时(263年)人口数字根据传世文献资料记载,魏蜀吴纳税人口合计在820万人左右,其中魏国500万,吴国200多万,蜀国不足100万。总人口估计在1500万人左右。

晋朝(1200-2200万人)

晋朝280年统一全国后的282年,大概380万户,2200万人,是人口的顶峰。之后发生了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因为战乱和南迁损失的人口,后期大约有1200万人。

南北朝(4200万人)

南北朝时期战乱较少,人口开始大量恢复。南朝巅峰时期有1200万人,但是后来侯景之乱之后最少只剩100多万人。北朝北魏期间人口最多达到500万户,3000万人(520年),后来北魏分裂称北齐和北周,分别有2000万和900万人口。当时印度笈多王朝有人口3250万人,东罗马帝国有人口1900万人。

隋朝(4600万人)

隋朝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口普查,发现了很多偷税漏税的隐藏人口,隋炀帝时期(609年)达到900万户,4600万人。

初唐-盛唐(1200-8000万人)

隋末农民起义,军阀各自为政,兵戈不断,人口损失极为严重。唐太宗时期(639年),全国只有300万户,1200万人。后来经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在盛唐时期(750年),人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400万户,8000万人。

中晚唐-五代十国(2000-3000万人)

从安史之乱(755年)之后,大量战乱,天灾,人口南迁,人口从北方75%南方25%,变为南北各一半。人口统计数据缺失,大量州瞒报或者不报,估计人口在2000-3000万人。

北宋、辽、西夏(4500万-1亿2000万人)

北宋979年统一全国,当时人口大概800万户,4500万人。宋徽宗时期(1110年),人口达到顶峰,超过1亿2000万。其中北宋超过2000万户,1亿1000万人;辽150万户,900万人;西夏300万人;大理国200万人。

南宋、金(1亿4000万人)

靖康之役之后,人口迅速恢复。(1200年)左右,南宋,金,西夏,大理,人口总和大概在1亿4000万人。其中南宋超过1500万户,8000万人,金超过800万户,5000万人。当时全球人口达到4亿,中国人口占了三分之一。其中的阿拉伯帝国大概3000万人,法兰克帝国有人口1250万人,东罗马帝国1000万人。

元(7500-9000万人)

元朝(1300年前后)对中原,四川等地进行了大屠杀,导致了统一天下之后,人口锐减过半,元朝一统天下之后,全国人口才差不多7500万。元朝巅峰时期,全国人口也就不到9000万,远不如宋朝时期繁荣。

明(6000万-2亿)

明朝初期朱元璋建国之后(1400年左右),人口大约为6000万,之后人口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在万历年间(1600年左右),由于美洲高产作物,土豆,玉米的广泛种植,人口井喷,最高达到了2亿。

清(1.2亿-4.3亿)

明末天灾,加上各路反王起义,十多年的天下大乱,再加上清朝收拾残局的几十年,人口损失极重,人口锐减四成。清朝一统时,全国人口差不多只有1.2亿。经过康雍乾盛世中,对高产作物的继续推广和“摊丁入亩”对人头税的免除,人口又开始井喷,并且基本上不存在瞒报了。乾隆6年(1741年),人口达到了1.4亿;乾隆55年(1790年),人口达到了3亿;道光14年(1834年),人口达到4亿;道光30年(1850年),达到峰值4.3亿。

民国(4.3-4.6亿)

中华人民共和国(6亿-14.4亿)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为6亿,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为14.4亿人。

人口大灭绝

  1. 秦末农民起义(-200年):4500万人=>1500万人,损失2/3
  2. 王莽改制(元年):6000万=>2000万人,损失2/3
  3. 东汉末年(200年):5600万=>1500万,损失3/4
  4. 隋末(600年):4600万=>1200万,损失3/4
  5. 安史之乱(755年):8000万=>3000万,损失2/3
  6. 元朝(1300年):1.4亿=>7000万,损失1/2
  7. 清初(1700年):2亿=>1.2亿,损失1/2

人口大增长

  1. 文景之治和汉武帝(-130年):1500万=>6000万,4倍
  2. 东汉中期(100年):2100万=>5600万,3倍
  3. 南北朝(520年):1200万=>4200万,3.5倍
  4. 盛唐(700年):1200万=>8000万,6.5倍
  5. 北宋(1000年):4500万=>1.2亿,3倍
  6. 明末(1200年):6000万=>2亿,3倍
  7. 清朝中期(1800年):1.2亿=>4.3亿,3.5倍
  8.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0年):6亿=>14.4亿,2.5倍

最后葛剑雄教授总结,纵观2000多年,年增长率在千分之7左右,并不高,峰值的年增长率在千分之20-千分之30。总之人口的波动来看,每过200-300年,就会有一次人口大灭绝。而人口大灭绝之后几十年内,基本上人口就能恢复到之前的水平。最近一次大战乱是明末清初的农民起义和清朝对汉人的屠杀,之后人口遍一直平均增长,直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出现。

对于1亿上限的人口锁,我觉得基本成立,因为即使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短暂的超过了1亿的峰值,但是我们要考虑到,人口是几个地区的总和,辽和金在的广大北方在之前并不是统计在中国疆域内的,所以如果按照秦朝时候划定的疆域标准,人口肯定是少于一亿的。而且经过了短暂的峰值之后,北宋和南宋都因为土地矛盾陷入了战乱。至于明末和清朝的人口井喷,我觉得可能不仅仅是高产作物,医疗水平,社会稳定应该都是重要原因。对于清中期人口的井喷,那应该肯定是和摊丁入亩的政策有很大关系了。